2016年3月读书记录
本以为3月很忙,应该看不了几本,不过实际结果还是有点小惊喜的。这也说明,时间挤挤还是能挤出来一点的,不要再抱怨时间不够了。
三月读完6本书,主要是下面三种媒介:
纸版书:
-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 《京都古书店风景》
- 《门外汉的京都》
Kindle
- 《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
- 《免费:商业的未来》
微信读书App
- 《超预期 小米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法》
相对于电子版,纸版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装帧、印刷工艺和质感,都是一本书不可或缺的因素。书不只是一个文字的有序组合。
电子版的书最大的问题在于排版太差,各设备阅读体验不统一。比如上面的《超预期 小米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法》,根本分不清标题的级别,每一章一个大标题,整章内字体都是同一个字号,段落间的间距也都不一样,这样读起来很难整体把握一本书的整体大概和脉络。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推荐指数:★★★★★
忘了是搜什么和日本相关的书,这本也出现在了推荐列表里。第一次才知道了这个作者:苏枕书。不知道是不是笔名,但是一直以为ta是一个中年男性。后来查了一下,原来是一位女作家,而且非常年轻,出生于1986年,在中国读完法律本科,到京都大学继续攻读。
在本书中,作者以居住、旅行和学习为主线,介绍了京都的方方面面,有美食、生活习俗、古刹和名山。即使你没去过京都,也都能从其温柔秀美的文字中体会到京都的静、京都的美,以及京都的古香古色。
作者会带你散步哲学之路,感受到近代文豪的气息;你也可以跟随作者攀爬吉田山,在半山腰的朋友书店挑选几本中意的书;在游完真如堂后,再到金戒光明寺的法然院墓地,瞻仰一下谷崎润一郎的寂字碑;当然,作者也没忘记介绍著名的大文字山和五山送火。
作者对古代艺术也很熟悉和喜爱,因此本书也讲到了有邻馆、泉屋博物馆等博物馆和美术馆。如果你喜欢日本文化,也可以跟着作者了解一下日本的澡堂(钱汤),如何学习花道,岁末年初,日本仍在延续的祭祀和庆典活动。
相比作者在历史、地理和文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其在建筑、佛教和植物方面的知识也让人赞叹。别说日本的花草了,就算是中国北方常见的花木,我也说不上三五种,而作者罗列起来,经常是五六个起,多则十几种,这么多花都能叫上名字,也需要花些时间来记忆了。
至于书名的“有鹿来”,大概由于这段记述吧:
去年初夏,下学回来的夜里,漫天星辰,凉风可喜。遂往屋后山坡散步。四围静寂,人家灯火已暗。忽闻群犬争吠,又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完全猝不及防地,眼前转角处竟刹那现身一头大鹿,鹿角巍巍,前蹄腾起,健壮貌美。似乎有一瞬对视,我惊呆,鹿也惊呆,飞快回身,消失在黑暗山影中,复一片犬吠。待我回过神,追去两步,早已行迹杳然。
书中有彩色插图,建议买纸版阅读。
《京都古书店风景》
推荐指数:★★★★☆
此书作者和上面的《有鹿来:京都的日常》同为苏枕书,作为法律专业学生、作家,作者自然对买书别有一番感悟。本书就是作者在京都求学期间,对京都比较有名的古书店的介绍。
100多年前,很多中国人赴日求学,很多人都到过京都,京都的古书店也有很多和中国有关的书籍和友情。作者除了经常去这些书店买书,还以书为纽带和很多书店的老板成为了朋友,时常往来、互相惦记,遇到经营不善或者后继无人而不得不闭店的时候,作者也不尽扼腕。
实体书店不好做,日本中国都类似。而日本的旧书还有回收行业,只要有价值,总会再次被发现;而国内很多好书估计在第一代主人用过之后,可能都被当做废品回收了,也不尽让人惋惜。
如果你有悠长的假期,想去京都体验一下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那么本书可能会对你有所参考,所以4星推荐。
和上一本一样,书中有彩色插图,建议买纸版阅读。
《门外汉的京都》
推荐指数:★★★★★
如果说《有鹿来:京都的日常》是偏记事的抒情散文,则本书可以认为是偏诗歌性质的抒情散文。两书风格迥异,不过都堪称唯美。《有鹿来:京都的日常》文风清新爽朗,作者自造了很多词汇,而《门外汉的京都》则显得厚重老成,白话文夹杂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
本书叙事风格也有点半游记的形式,毕竟作者最喜爱的城市估计就是京都了。作者游历过的城市颇多,而专门成书者,除了故乡台北,也就唯有京都了。
竹篱茅舍,流水长墙,读着作者笔下的京都,宛如自己也身在其境:
“这也是为什么老来要住京都,太多的风流蕴藉之事,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你皆可扮上一个动作,披上一片布幔,挥动一件道具,而数百年来中国早已失落的雅观风致,或在你的履践中,不自禁地消受了。”
书中有插图,虽是黑白,仍建议买纸版阅读。
《免费:商业的未来》
推荐指数:★★★★★
对作者而言,该书始于《长尾理论》一书没有讨论完的话题。在《长尾理论》一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商品种类应有尽有,我们的选择空间除了热门商品之外还有无限大的可能性时,出现的新型消费者需求。而互联网上无穷大的货架空间使得长尾式多样化的产品销售成为可能。而那些不收费的商家是如何赚得盆满钵满?这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又会如何发展?本书主要围绕着免费经济和免费经济体制进行了论述。
受免费策略影响最大的产业莫过于媒体、软件、游戏、音乐和电影届了。本书则列举了相关行业的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在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威胁、影响下,如何适应潮流,改变销售和盈利的策略,如何应对盗版问题,如何开创新市场,发展新业务领域。其实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很好地例子了,比如唱片行业,靠卖CD已经很难盈利,所以他们改变了传统的出专辑的方式,将单曲放到网上供人免费下载、播放,而歌手和乐队则由此提高知名度,公司则可以通过巡演、广告、参加各种商业活动来获得利润。
如作者所述,在20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在本书中作者还总结了免费的4种模式,如果你是创业者,在收费问题上有所疑虑的话,可以参考本书中的一些结论和实例。
免费的4种模式:
- 1.直接交叉补贴
典型代表为吉列剃须刀,刀架虽然免费,吉列却可以从刀片上赚到钱。
- 2.三方市场
经济学家称这种模式为“双边市场”,在这种市场系统中,第三方付费来参与前两方之间的商品交换。用户可以获得免费报纸,而广告商则向发行商付费。
- 3.免费加收费
免费加收费模式(Freemium)这个说法是由风险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创造的,也是在网络生存空间中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比如网盘你可能得到5G的免费空间,如果你的文件太多,则需要付费购买高级的套餐来获得更多的存储空间。
- 4.基于利他主义的免费服务
包括礼品经济和劳动交换等,以维基百科等为代表。
“非货币经济:货币不起作用的地方,什么管用?”这一章比较有意思,主要讲了和货币经济相对应的注意力经济和声誉经济,以及礼物经济,去了解一下人们为什么热衷于投入到没有经济报酬的活动中去:社团、相互扶持、个人发展及自我实现。
《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
推荐指数:★★★★★
说个可能不太合适的例子,老家农村有很多暴发户,其中多数受教育不高,其对子女的期望就是上大学。其实这些人不知道如何去教育、辅导子女,只是知道上大学才有文化、更有前途。
传统企业也有点类似,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新兴和传统的结合,大家都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和恐惧,惊呼狼来了。然而,这些传统企业却不知道如何防守才能守得住。不,确切的说,他们应该以攻为守。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就像围城,里面的要出去,外面的要进来。
“印刷术、电信技术(电报和电话)、互联网,历史上,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这个观点很好,值得创业者关注,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条,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式。
而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传统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而互联网商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灭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要想在互联网大潮中得以幸存,首先就是要转型,先革自己的命,认清趋势,放弃原来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利用专业知识,结合新的互联网技术,寻找新的价值点和增长点。
书中,作者还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建议:
我曾经总结过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创业的行业方向:(1)找一个利润高到你恨的行业;(2)这个行业赚的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钱;(3)不涉及国家垄断的战略资源。
我在想,为什么现在配个眼镜怎么还得去潘家园呢?
《超预期 小米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法》
推荐指数:★★★★★
本书从小米的创建开始,以其发展历程为主线,分析了小米的成功要素,其结论之一就是开发超预期的产品。
我虽然也觉得小米的饥饿营销不太让人舒服,但是雷军和小米的战略思想还是其成功地关键要素,那就是如书名所示,“超预期”,超过用户的预期,“口碑的真谛是超预期,之后超预期的产品才会产生口碑”。
雷军的五大军规:
第一条:懂得顺势而为,绝不要做逆天而动的事情;第二条: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第三条:人欲即天理;第四条:广结善缘;第五条:专注,少就是多。
黎万强总结的“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雷军说:“我觉得整个互联网公司把用户体验、用户口碑一步一步推到极致,这才是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最重要的思想。”在互联网时代,一切行业都是服务业,所有公司都是服务公司。书中举了海底捞的例子,由于海底捞提供了超出用户预期的服务,所以将普通消费者转化成了品牌粉丝。有人说在海底捞吃饭的客人想打包没吃完的西瓜,服务员会给你包好整个西瓜让你带回家,正是这些细节打动了用户的心。
“所以,我觉得要想做出成功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要好之外,还需要做好服务,做好品牌。不过这些只是做出一个好产品、好公司的必要条件,而不是说满足这三点,公司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分享一个雷军提出的“四步请客法”:
要把一个客人请到一定要花4次的时间:第一步,你要提前一周至两周跟客人打电话说明情况;第二步,要提前一周给客人寄请柬或发传真;第三步,要提前一天跟客人做确认;第四步,离请客时间还有半小时,要再给客人打电话确认。这样,一般客人都会到,如果他不到的话,那他就欠了你天大的人情,下次你打一次电话他就一定会来。